
藏品編目
編目標準
都柏林核心集(Dublin Core,簡稱DC)
DC是國際上廣泛通用的後設資料標準,其目的是為了在網路資源日益增加與複雜的情況下,加速網路電子資源的整理與組織,於是共同研討出具有國際共識的元素集,用來描述網路上流通的電子文件,讓不同學科領域或典藏機構間,可以藉著共通的元素集來交換、共享彼此的資訊,並進一步協助資訊檢索,增加精確性。目前DC主要由15個基本元素構成,另外也有一些輔助性的修飾元素欄位。
(參考資料:陳亞寧等編,《都柏林核心集最佳實務指引》,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數位技術研發與整合計畫,2010。)
基本欄位
擴充欄位
文物編目:描述文化作品及其影像之指南(Cataloging Cultural Objects: A Guide to Describing Cultural Works and Their Images,簡稱CCO)
由於網路資源越來越豐富,資源內容也日益複雜,對於內容管理以及將描述資料標準化的需求與日俱增,於是2006年由美國圖書館協會出版了CCO,是文化資產界關於文物內容描述的第一套標準。資料內容標準可以為輸入資料結構中的資料值提供指引,包括術語的選擇以及定義順序、語法和形式。CCO的適用範圍主要是文物,包括建築、油畫、雕刻、版畫、手稿、照片及其他視覺媒體、表演藝術、古蹟遺址、遺物等,以及自然史及科學館藏上。對於致力於描述和記錄藝術品、建築、文物及其影像的社群成員—包括博物館文獻專家、視覺資源管理者、檔案員、圖書館員,或是任何記錄文物及其影像的人員,都是非常有幫助的。此外,CCO的設計雖然並非是針對系統設計,但對於需要瞭解文物資訊之性質和形式的系統設計者來說,也是相當有助益的。
CCO的編排包括三部分,第一部分包含基本編目的指導性原則,像是最基本的描述、作品和影像紀錄、複雜的作品、單件層級(item-level)和集合層級(collection-level)的編目、控制詞彙以及權威控制。第二部分區分為九個章節,每一個章節討論一個或多個後設資料元素,每個元素都有定義,並且包括各種資訊,像是它是否為控制的(controlled)、可重複(repeatable)的或必要的(required)、它的用途以及範例。第三部分討論權威檔,包括建議元素和建立權威檔的規則等。
由於網路資源越來越豐富,資源內容也日益複雜,對於內容管理以及將描述資料標準化的需求與日俱增,於是2006年由美國圖書館協會出版了CCO,是文化資產界關於文物內容描述的第一套標準。資料內容標準可以為輸入資料結構中的資料值提供指引,包括術語的選擇以及定義順序、語法和形式。CCO的適用範圍主要是文物,包括建築、油畫、雕刻、版畫、手稿、照片及其他視覺媒體、表演藝術、古蹟遺址、遺物等,以及自然史及科學館藏上。對於致力於描述和記錄藝術品、建築、文物及其影像的社群成員—包括博物館文獻專家、視覺資源管理者、檔案員、圖書館員,或是任何記錄文物及其影像的人員,都是非常有幫助的。此外,CCO的設計雖然並非是針對系統設計,但對於需要瞭解文物資訊之性質和形式的系統設計者來說,也是相當有助益的。
CCO的編排包括三部分,第一部分包含基本編目的指導性原則,像是最基本的描述、作品和影像紀錄、複雜的作品、單件層級(item-level)和集合層級(collection-level)的編目、控制詞彙以及權威控制。第二部分區分為九個章節,每一個章節討論一個或多個後設資料元素,每個元素都有定義,並且包括各種資訊,像是它是否為控制的(controlled)、可重複(repeatable)的或必要的(required)、它的用途以及範例。第三部分討論權威檔,包括建議元素和建立權威檔的規則等。